酱香酒都是坤沙酒?一文看透酱酒工艺真相

领匠酒业
2025-04-15

    酱香酒工艺之问:都是坤沙吗?

    酱香酒市场近年来愈发火热,酒友们对酱香酒的讨论也越来越多。常听到有人说“坤沙酒是最好的酱香酒”,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:酱香酒都是坤沙酒吗?要弄清楚这个,我们得先深入了解酱香酒的酿造工艺。


酱香酒都是坤沙酒?一文看透酱酒工艺真相


    坤沙工艺:酱香酒的“正统血脉”

    工艺详解

    坤沙工艺,是酱香酒酿造工艺中最传统、最经典的一种,也被称为“12987”工艺。其具体流程蕴含着独特的酿酒智慧。

    一年生产周期,顺应天时,从重阳下沙开始,历经春夏秋冬,到次年重阳节前第七次取酒结束,完整的四季轮转,为酒的发酵和陈化提供了自然的节律。

    两次投料,第一次投料称为“下沙”,在重阳节前后进行,先将高粱润水、蒸煮,使其淀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,便于后续发酵;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投料,称“糙沙”,按1:1比例加入新高粱,继续上甑蒸煮。

    九次蒸煮,是对高粱的深度锤炼。下沙和糙沙各混蒸一次,每次蒸煮约两小时,前两次蒸煮主要是为了增加发酵时间,让微生物充分附着,不进行取酒。之后的七次蒸煮,每次蒸煮后都伴随着取酒环节,每一次蒸煮都使高粱中的淀粉进一步糊化、分解,为微生物提供更多养分,同时去除杂质,让酒的口感愈发醇厚。

    八次发酵,包含开放式发酵(阳发酵)和封闭式发酵(阴发酵)。开放式发酵时,高温蒸煮后的酒醅均匀摊晾,撒入曲粉后堆积,使其与空气中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充分融合;达到一定程度后,进入封闭式发酵,把酒醅用窖泥密封于窖池中,利用阳发酵产生的微生物群和前驱物质,进一步提高发酵效率,每一轮次的阴阳发酵,都为酒体引入新的风味物质。

    七次取酒,从第三次蒸煮后开始取酒,每次取酒完毕,酒糟都要经过摊凉、加曲、堆积、下窖、封窖发酵等流程。七次取酒中,三、四、五次酒质最佳,称为“大回酒”,六次酒为“小回酒”,七次酒为“追糟酒”,不同轮次取出的酒各具特色,调酒师会根据这些特点,将不同轮次、不同年份的原酒反复勾调,最终成就独特风味的酱香酒。

    原料要求

    坤沙工艺对原料的要求近乎苛刻,仁怀及周边地区的红缨子糯高粱是其绝佳选择。这种高粱颗粒小,却十分圆润饱满,皮厚且坚实,能经受住坤沙工艺中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的考验,久煮不烂。它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%以上,截面呈玻璃质地状,在多次蒸煮和发酵过程中,能缓慢释放淀粉,为微生物持续提供“食粮”,保证发酵过程的充分和稳定,让酒的风味物质得以充分生成。同时,红缨子糯高粱富含1.68%左右的单宁,在发酵过程中,单宁能产生香味物质,形成儿茶酸、香草醛、阿魏酸等酱香酒香味的前体物质,最终转化为酱香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,是酱香酒幽雅细腻、酒体丰满醇厚、回味悠长的重要物质基础。

    口感风味

    坤沙酒的香气层次丰富,是典型的酱香、焦香、糊香复合香气。开瓶瞬间,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,似烘焙后的咖啡豆香气,醇厚而热烈;细闻之下,焦香若隐若现,如同面包烤至金黄时散发的香味,为整体香气增添了一份深邃;再轻嗅,糊香悠悠萦绕,像谷物轻微焦糊的香气,柔和而温暖,三种香气相互交融,协调而平衡。

    入口品尝,口感醇厚绵柔,酒液在口腔中散开,带来一种充实而柔和的触感,没有辛辣的刺激感,只有满满的醇厚感。酒液滑过喉咙,留下悠长的回味,口中的香气久久不散,回甘明显,让人回味无穷,展现出坤沙酒在酱香酒中的高品质地位,成为众多酒友心中的“白月光”。

    碎沙、翻沙、窜沙工艺:酱香酒的别样路径

    碎沙工艺

    碎沙工艺,与坤沙工艺有着显著区别。它使用的是粉碎后的高粱作为酿酒原料,高粱的破碎率几乎达到100%。这种处理方式,使得高粱中的淀粉能更快速地与微生物接触并被分解,极大地提高了发酵效率。

    碎沙酒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,一般2到3次就可以完成取酒,无需像坤沙酒那样历经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取酒的漫长过程,这大大缩短了从原料到成品酒的时间。同时,由于发酵效率高,其出酒率也比坤沙酒高出许多,这使得碎沙酒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。

    在口感和香气方面,碎沙酒与坤沙酒相比,相对单薄。它的香气主要以酱香为主,但缺乏坤沙酒那种丰富的层次感,没有焦香、糊香等香气的完美配合,闻起来较为单一。入口时,酱香发闷,不够浓郁和响亮,缺乏坤沙酒入口时那种醇厚绵柔的感觉,也没有明显的“漆感”,不过其口感较为柔和,不会有强烈的苦味,还略带一丝甜味。

    碎沙酒通常被定位为中低端市场产品,其价格相对亲民,更适合日常饮用或者作为初次尝试酱香酒人群的入门选择,能让更多消费者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酱香酒的风味。

    翻沙工艺

    翻沙工艺是利用坤沙酒最后第九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,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进行酿造。这些酒糟虽然经过了坤沙酒的多轮次发酵和蒸煮,但仍残留着部分未完全利用的淀粉和香味物质,加入新高粱和新曲药后,能再次进行发酵和蒸馏取酒。

    翻沙酒的生产周期很短,因为酒糟已有一定发酵基础,新加入的原料能快速参与发酵,出酒率也比较高。然而,其品质相对较低。从口感上看,翻沙酒入口苦重,辣味明显,给口腔带来较强的刺激感,酱香味非常淡薄,甚至难以察觉,很难感受到正宗酱香酒那种醇厚的风味。酒液下咽后,口中会残留焦臭糟香味,回味很短,整体口感较差。

    在市场上,翻沙酒多被作为低端产品,价格较为低廉,一些大品牌的低端产品线中,可能会采用翻沙工艺来降低成本,满足部分对价格敏感消费者的需求,但从酒质和口感上,难以与坤沙酒相媲美。

    窜沙工艺

    窜沙工艺是在坤沙酒第九次蒸馏后丢弃的酒糟中加入食用酒精,然后进行蒸馏取酒。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让食用酒精在蒸馏过程中穿过酒糟,从而带上一些酱香酒的香气和味道。

    窜沙酒酒质很差,口感极不纯正。入口时,会有明显的刺舌尖感觉,除了比普通酒精酒多一点淡薄的酱味外,没有酱香酒应有的醇厚口感和丰富香气,喝到胃里还会有明显的燃烧感,刺激性强。由于其品质低下,这种工艺酿出的酒已不符合酱香酒的标准,逐渐被市场淘汰,如今在正规市场上已很少见,更多出现在一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、欺骗消费者的情况中。

    市场现状:不同工艺的酱香酒

    在如今的酱香酒市场,不同工艺的酱香酒呈现出各自的市场分布和占比情况。高端酱香酒市场,坤沙酒占据着主导地位。像领匠酒大师封藏30,作为坤沙酒的典型代表,凭借其卓越的品质、深厚的品牌底蕴和独特的风味,成为高端宴请、礼品赠送的首选,深受高端消费者的追捧,其价格也相对高昂,一瓶500ml的领匠酒大师封藏30,市场价格常在千元以上,体现了坤沙酒在高端市场的价值和地位。坤沙酒由于生产周期长、原料成本高、出酒率低,导致其产量相对有限,这也使得其在市场中的占比相对较小,但却牢牢占据着酱香酒品质和价格的高地,是酱香酒品质的象征。

    中端市场则是碎沙酒的主要阵地,其占比相对较大。众多中小型酱酒厂青睐碎沙工艺,市场上大部分中端品牌酱香酒都采用这种工艺。以相对亲民的价格,满足了大众消费者日常饮用和一般性社交场合的需求,价格通常在几百元左右,既具有酱香酒的基本风味,又能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,在酱香酒市场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,连接着高端品质与大众消费。

    低端市场中,翻沙酒有一定的存在。虽然翻沙酒品质欠佳,但因其成本低、价格便宜,一些大品牌的低端产品线会采用这种工艺,以满足部分对价格极度敏感的消费者需求不过,由于其口感较差,在市场上的口碑和认可度相对较低,更多是凭借品牌的影响力在低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窜沙酒由于品质低劣,已逐渐被市场淘汰,正规市场上已很少见其踪影。

    如何辨别:练就火眼金睛

   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酱香酒,消费者要想准确辨别其工艺,需要练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从多个方面入手。

    价格是一个直观的参考因素。坤沙酒由于生产周期长、原料成本高、出酒率低,其成本相对较高,市场价格也普遍较高。一般来说,低于100元的酱香酒,很难是正宗的坤沙酒,因为仅原料成本和时间成本就难以支撑如此低的售价。当然,价格高的也不一定都是坤沙酒,还需结合其他因素判断,但过低价格的酱香酒,大概率不是坤沙工艺。

    口感是辨别酱香酒工艺的关键。品尝时,坤沙酒入口醇厚绵柔,酱味浓郁,带有明显的焦香、糊香和花果香,诸味协调,层次丰富,酒液在口中散开后,能感受到明显的“漆感”,咽下后回味悠长,空杯留香持久;碎沙酒入口酱香发闷,不够浓郁,缺乏层次感,甜味稍显突出,回味较短,没有“漆感”;翻沙酒入口苦重,辣味明显,酱香味淡薄,带有焦臭糟香味,口感较差;窜沙酒入口刺舌尖,除淡薄酱味外,主要是酒精味,喝到胃里有灼烧感,毫无醇厚口感和丰富香气可言。

    香气也是重要判断依据。打开酒瓶,闻其香气。坤沙酒香气浓郁、醇厚,是酱香、焦香、糊香、曲香等多种香气的复合,层次分明,给人舒适愉悦之感;碎沙酒香气相对单薄,主要是酱香,缺乏其他香气的配合;翻沙酒香气中焦臭糟香味明显,掩盖了微弱的酱香;窜沙酒则有刺鼻的酒精味,酱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
    查看执行标准也能帮助辨别。酱香型固态法白酒的新执行标准是GB/T10781.4-2024,符合这个标准的酱香酒,理论上是纯粮酿造,但并不能直接区分坤沙、碎沙等工艺。不过,如果看到产品执行标准是GB/T20821(液态法白酒)或GB/T20822(固液法白酒),那就可以确定不是正宗的纯粮酱香酒,很可能是含有食用酒精的窜沙酒或其他劣质酒。

    酱香酒工艺的多元魅力

    酱香酒并非都是坤沙酒,其工艺丰富多样,坤沙、碎沙、翻沙、窜沙各有千秋。坤沙工艺作为传统经典,以其对原料的严苛要求、复杂的酿造流程和卓越的口感风味,成为高品质酱香酒的代表,在高端市场独占鳌头。碎沙工艺凭借发酵效率高、生产周期短、出酒率高的特点,在中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,满足了大众日常饮用的需求。翻沙工艺虽品质欠佳,但因其成本低,在低端市场也有一定份额。而窜沙工艺,因酒质差已逐渐被市场遗弃。

    消费者在选择酱香酒时,不能盲目迷信“坤沙”标签,应根据自身预算、口味偏好理性选择。想要感受酱香酒的醇厚风味和丰富层次,坤沙酒是不二之选;追求性价比,日常小酌,碎沙酒是不错的选择;预算有限,仅想尝试酱香酒的消费者,翻沙酒可作为入门之选,但需对其口感有心理预期。总之,每一种工艺的酱香酒都承载着独特的酿酒文化,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品味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